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大手牽小手,用科學與知識實踐夢想!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夢想要如何實踐與達成才不會遙不可及?

  「幸福校園計畫」不強調成績與分數,而是展現從小學生到研究生,所有學子們如何運用解決與探究問題的能力,藉由認清科學與知識的本質,來彰顯人類社會利己利他的美好價值,把愛的溫度藉由科學傳遞到社會各處。

    本系列花了二年半的時間籌備與製作。集結由臺師大主導、全國十三所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教授與大學生、及十三所配合之國小師生,加上金鐘獎製作團隊東臺傳播製作而成。每集以一個科學主題為主軸,大膽運用學有所長的大專院校學生素人入境,以創新的實境風格,展現台灣師生應有的精神面貌!就如第一集的『盲鐵人打造計畫』,目前風行在大人世界的鐵人三項,在孩童之間也颳起一陣旋風。但在台灣有一群特別的孩子,雖然無法像正常人般用眼睛看世界,卻不斷的挑戰自我、努力練習,為的只是要完成屬於他們自己的比賽。而幫助這群七至十四歲的重度視障孩子們圓夢的,是數名對體育和食品營養學有專精的臺師大學生,他們手把手地運用自身的基礎知識,在台師大體育系與人類發展學系指導教授的協助下,按照學理,有計畫有步驟地針對這群小盲鐵人的肌耐力、營養飲食、心理素質等面向,一步步訓練調整到最佳狀態,以完成他們的夢想!這整個激勵又溫馨卻充滿科學知識的過程,就是此最新的台灣自製科普節目「幸福校園計畫」所要彰顯的價值。

    雖然是科普節目,但每集的科學主題都有著濃濃的人文關懷與科學服務的精神,例如深怕自己的家園變成垃圾島的蘭嶼東清國小,在校長提出需求後,製作團隊深入蘭嶼,串連成大環工所、台大環工所的師生一起執行圓夢計畫,由雲科大設計系研發轉化舊資源做成極具達悟意象之文創產品。再動員蘭嶼清潔隊和外來遊客,讓蘭嶼的孩子們親身體驗了實際有效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並為他們垃圾減量的夢想啟發了一個最有力的開端。而台灣變化劇烈的特殊地理環境,常常威脅到學童們的安全,雖然學校會定期舉辦防災演練,但若能深入了解災害發生的原因及防災的科學原理,才能讓孩子們在面對威脅時能冷靜應對因此其中三集節目,有受創於921地震後又重建的台中市中坑國小、有越過馬路便能到海邊戲水的新北市和美國小、也有位處桃園觀音工業區的樹林國小(鄰近可能發生大規模火災或化學災害的工廠),學童們每天都面對不同的潛在危險,由大手們帶著小手認識災害成因與防災對策的科學原理,以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並親身體驗地震、土石流、危險水域、火災的威脅。了解如何觀察現象、運用知識、趨吉避凶、降低風險、救人救己。

    除了知識性的知能之外,提昇人文美學與邏輯思維的陶冶也是「幸福校園計畫」重要的目標,因此在『視覺空間v.s.學習效果加倍計畫』中,製作團隊從學習環境開始著手,由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與建築系的師生團隊帶著苗栗縣泰興國小的孩子們體驗環境色彩如何影響學習效果,動手美化校園的同時還能讓上課的心情更愉悅!此外還嘗試在新竹縣泰興國小用有趣的活動玩數學,例如音樂韻律、籃球投射以及紙牌遊戲等,體現寓教於樂的真諦,翻轉數學不好玩的形象;而處於自然荒漠的臺北市三民國小的學生們則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的師生在校園一隅,一起打造生態豐富又永續共生的生態池與農田,在都市叢林中也能體現大自然生態系統的精巧運作,及實際驗證大自然如何讓大地萬物皆能溫飽,讓學習離開教室、走入自然。本計畫主持人為任教於本校通識教育中心的葉孟宛副教授,在東臺傳播的協助之下,以臺師大作育英才的理念為出發點,別於一般科普影片,不採傳統由上而下教條式的教學形式,深入各區國小校園與校長及師生們、甚至學生家長們溝通協商,針對每一集的主題甄選相關領域素人學生來擔任大手,帶領小學生一同探究問題背後的科學意義、找出解決方法,完成大手牽小手的傳承任務。讓參與的大學生們運用所學來設計教學活動,帶領學童們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體驗與實踐科學原理,同時也讓大學生們認知到知識份子所應背負『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