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瑗
/東臺傳播執行長&本片製作人
打從我製作第一部科學影片開始,就深深被科普影片製作過程所吸引!褪去收視率掛帥的第一層包袱,我可以再拾起自然課本、重新進入實驗室和天然實驗場,與個個科學界不同的菁英交流、跟著他們的智慧穿梭在微觀與浩瀚無邊的世界裡……;但是影片終究是要在大眾面前亮相,是否吸引人、或者更正確的說,是否可以讓普羅大眾都願意觀看、並在觀看中獲得養分,這層顧慮仍然是在製作過程中無可免除的,先前所褪下的包袱,還是得拾起。
無可諱言,要拍攝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普影片,實在難!平常不太用大腦的影視人,一遇到科學問題,除了傻眼外別無他法,只好不碰。平常習慣在鏡頭上耍花招的影視人,一遇到科學解釋,整個人就焦躁起來,既然奔放不了,就只好就地發揮,結果是亂拍一通、胡說八道。平常野心勃勃自我感覺良好的影視人,見到科學家只會頻頻點頭搖頭,一旦經手之後,影片不是像個教科書、就是完全見不到科學重點又平淡無奇的敘事文。平常耳聰目明的影視人,好不容易煉出堪稱水準的科普作品來之後,氣沒養足,很快的就打退堂鼓了…。
這樣掐指一算,到底還有多少人可以把科普影片做得有聲有色、續航性又高?既然科普影片這麼難搞,為何還是有人躍躍欲試?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別把轎子抬得那麼高呢?也就是說,我們把科普影片製作的門檻降低、面向擴大、是不是就處處現生機、人人都有參與的價值呢?
對,就是這樣!這就是「幸福校園計畫」誕生的理由,把"大手牽小手"的概念放進來、把"青年下鄉服務"的品質融入進來、把實境秀的手法套用進來,讓大學校園中的大孩子和小學裡的小孩子們一起走進科學領域,為我們的科普傳播多添一筆精彩!我們在「幸福校園計畫」影片製作的過程當中都一起經歷到了"互相學習"的感動,我相信這意義遠遠超過"譁眾取寵",我也相信當所有人在觀看它時,會看到科普傳播的力量正在閃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